2022年,環球市場環境面對政治、政策沖擊。2月俄烏戰事爆發,緊隨其後,美國於2022年3月加息 0.25%。除了關注原油供應能源價格上漲,市場人士聚焦推測聯儲局的加息時間表及次數。踏入第四季,市場依然關注聯儲局2023年加息步伐。
美國加息對市場有什麼影響?對個人理財,長線投資增資又帶來什麼機遇?
做好加息週期理財部署, 由認識「息率、美國加息週期」開始
美國是全球最大經濟體,美元是全球流通的國際貨幣,其利率政策影響全球經濟。
其他國家及地區是否跟隨美國加息,將造成息差,引致資金流出或流入。
息率調升不利營商環境,不利金融投資。
個人生活開支、儲蓄,置業及投資理財各方面與利率,「息」息相關。
營商、國際貿易 | 金融投資 | 貨幣市場 | 個人生活及理財 |
商業貸款成本高,企業減少借貸拓展業務; 有利強美元,降低入口成本; | 減少投資者買賣股票的興趣。 銀行的利息開支增加;不利難以保持利息收支平衡的銀行。 | 貨幣匯率可導致資金流向美元。幣息差及流向。 金管局的美元儲備在聯繫匯率制度下,能用中穩定港元兑美元的匯率。 | 影響股市的因素非常多,加息減息只是其中之一,還有許多其他因素會影響股價。 |
加息往往對股市有不利影響,引起市場悲觀情緒,造成熊市。2022年加息的主要動機包括阻止經濟過熱、通貨膨脹, 壓抑投資和消費。
影響股市的因素非常多,加息減息只是其中之一,還有許多其他因素會影響股價。
2021年,市場已經開始爭論美國是否、或將會面對通貨膨脹?主要理據包括全球仍然新冠疫情影響,勞力供應短缺、產出和航運力下降而引起的供應鏈成本、消費物價上升問題。
如表 1,截至9月30日,美國加息五次,共調高 2.5% 。一次比一次「鷹派」的激進加息,衝擊美國消費和投資,香港、世界各地其他成熟或新興市場都避無可避。美國標指、道指、納指及香港恆指,年初至9月30日分別累跌 25.2%、21.94%、32.31% 及 26%。
表 1:2022年美國加息對美股、港股市場反應
2022年 | 第一季 | 第二季 | 第三季 |
---|---|---|---|
美國息率變動 | +0.25 (17/3) | +0.5 (4/5) +0.75 (18/6) | +0.75 (28/7) +0.75(21/9) |
美國通脹 | 8.5 | 9.1 | 8.2 |
美國 GDP | +3.5% | +1.7% | 待公布 |
標指季度變動 | -5.49% | -16.72% | -6.27% |
納指季度變動 | -8.91% | -22.67% | -4.96% |
道指季度變動 | -5.76% | -11.61% | -7.13% |
恆指季度變動 | - 5.49% | -0.82% | -21.11% |
加息週期與股市路徑:急跌-攀升-急跌
歷史數據不代表股市未來的表現,但歷史數據所紀錄的市場反應卻在過去六次加息週期中不斷重複。我們比較最近三次加息週期及(美、港)股市歷史數據,如表2 及對比線圖。
市場於第一次加息時,先急跌,後繼續向上攀升
接近加息結束時,再急跌
加息結束後,短時間內股市調重回升軌。
表 2: 美國在過去20多年內(1999-2021)三次加息週期
年份 | 加息週期 | 加息次數 | 增加利息 |
---|---|---|---|
6/1999~5/2000 | 1年 | 6次 | 1.75%(4.75 > 6.5%) |
6/2004~6/2006 | 2年 | 17次 | 4.25% (1 > 5.25%) |
12/2015~12/2018 | 3年 | 9次 | 2.25% (0.25 > 2.5%) |
恆指、道指、納指、標指
圖(1):1998年至2022年9月美股及港股指數月線圖
圖(2):1999年6月至2000年5月美股及港股指數週線圖
圖(3):2004年6月至2006年6月美股及港股指數日線圖
圖(4):2015年12月至2018年12月美股及港股指數日線圖
圖(5):2022年3月至9月美股及港股指數日線圖
資料來源:yahoo finance
下集預告
2022年加息週期到了什麼階段?還可以如何部署?
關鍵資訊
截至9月30日,聯儲局合共加息2.25%,通脹從第二季 9.1 回落至 8.2,稍低於第一季8.5。
聯儲局主席鮑威在9月21日的發言中強調,美聯儲必須將通脹率降至目標水平2%。
聯儲局副主席布雷納德於10月發言表示:以確保通脹重返目標, 加息路徑及步伐仍將取決於數據。
摩根大通行政總裁戴蒙在國際金融協會(IIF)會議上表示,目前消費者財務狀況良好,支出仍然強勁,在受到通脹明顯衝擊之前,令經濟持續強勁一段時間至9個月。
戴蒙表示,美國通脹率持續高企,可能迫使聯儲局加息至4.5厘以上,以抑制通脹。 通脹失控、大幅加息、烏克蘭戰爭、聯儲局緊縮政策的未知影響,很可能導致美國及全球經濟在明年中前陷入衰退。一旦衰退,市場會再下跌20%至30%。
貝萊德策略師認為,目前的通脹壓力是由於商品需求急增,生產限制無法滿足而引發。無法通過貨幣政策干預來解決。
加息影響下哪些股票、基金值得留意?用什麼方式吸納?
銀行股及保險股,從谷底慢慢升回?
優質科技股 ?
ESG 基金?
Comments